热点资讯
尼日尔翻脸不认4亿美金债!中企高管遭驱逐,合作路在何方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2:19 点击次数:114
西非小国尼日尔近日上演一出"赖账大戏":在收到中石油4亿美元预付款后,新上台的军政府不仅拖欠不还,还变本加害驱逐中方高管、冻结资产,甚至以莫须有的"歧视经营"罪名查封中企酒店。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,让中尼合作22年的"石油情谊"瞬间蒙上阴影。
从"黄金搭档"到"对簿公堂"
2001年,中石油带着设备和技术来到尼日尔,22年间帮助这个西非穷国建起现代化炼油厂,为当地创造数千就业岗位。尼日尔总统曾公开点赞:"中国朋友是真正的发展伙伴。"然而,去年7月的政变彻底改变游戏规则——新军政府上台后,突然将中石油预付的4亿美元视为"唐僧肉"。
4亿美金变"无底洞"
据知情人士透露,这笔钱原本是为保障石油项目长期合作的"定心丸",按合同约定一年后需归还。但期限一到,军政府却玩起"拖延战术":先是要求中石油再借新贷款,被拒后态度急转直下。8月15日,三名中方高管被突然勒令离境,炼油厂账户瞬间被冻结,中资酒店更被安上"歧视非洲员工"的帽子强行查封。
"资源主权"还是"赖账借口"?
分析人士指出,军政府高喊的"资源主权觉醒"实为政治作秀。数据显示,中资企业近年在尼日尔投资超百亿美元,修了全国80%的公路,而中国从尼进口的铀矿、石油等资源,价格始终遵循市场规则。反观军政府,今年已三次单方面提高石油分成比例,如今又玩起"赖账+要挟"的危险游戏。
历史教训敲响警钟
这并非中企在非洲首次遭遇"黑天鹅"。2011年利比亚政变时,中资企业损失高达千亿元。此次事件再次提醒:在政局不稳的国家投资,必须像"走钢丝"般谨慎。中国驻尼使馆已敦促对方"遵守契约精神",而中石油内部正紧锣密鼓制定应急预案。
合作还是对抗?
尼日尔经济现状令人揪心:该国70%外汇依赖石油出口,而中石油项目贡献了全国40%的GDP。若项目停摆,当地5000名员工将失业,首都尼亚美每天将减少80万升汽油供应。有当地商人无奈表示:"没有中国企业,我们的日子会更难熬。"
这场风波背后,是发展中国家与投资者间的永恒博弈。正如尼日尔民间谚语所说:"信任是用骆驼驮来的,却可能被骆驼踢翻。"当短期政治利益与长期发展需求冲突时,这个深陷贫困的撒哈拉国度,究竟该选择"砸锅卖铁"的短视,还是"互利共赢"的正道?答案或许就藏在那4亿美元的账本里。